賴特是廿世紀最重要的新約學者之一,這點是毋庸置疑的。他的著作甚為豐富,而且屢有學術突破,影響巨大深遠。他在新約學術界廣受稱讚與推崇,鄧恩(James D.G. Dunn)、海斯(Richard B. Hays)、克勞生(John Dominic Crossan)、坎特伯里大主教羅文威廉斯(Rowan Williams)、巴刻(J.I. Packer)、費依(Gordon D. Fee)⋯等等不同陣營的大師級人物,對他都有極肯定的評價。尤其難得的是,新約學術界以自由派為主流,賴特卻能跨越陣營,得著自由派學者的尊重,與他們建立重要的交流與對話。
新約學者Gordon D. Fee最喜歡的新約作者是賴特
新約學者Michael F. Bird 最受影響的作者是賴特與卡森
一般大眾對賴特也不陌生,因為他除了學術論述之外,也有許多專為平信徒或一般民眾而寫的作品,包括《For Everyone》的一系列新約註釋(中譯已有友友文化出版福音書部份)。他的近著《驚人的盼望》(Surprised by Hope) 更是一出書就成為經典。因此,他也經常受到電視與媒體訪問,知名度甚高。換句話說,他不但走出學術象牙塔,也跳出基督教小圈圈,打入主流文化(例如我曾在網誌上提及的)。
保羅新觀(New Perspective on Paul)是一九七○年代末期發展出來、在闡釋保羅思想上的一大突破,特別是對「因信稱義」 的闡釋(有興趣者可以參考我簡介新觀的講義)。新觀在細節上雖然仍有許多爭辯,但就整體而言,今天已經普遍為學術界所接納,僅有少數學者(我認為是少數)仍堅持用舊觀解讀保羅思想。賴特並非最先提出新觀的學者,更不是唯一主張新觀的學者,但是攻擊新觀的砲火幾乎都集中在他身上。
賴特論基督宗教起源(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)的學術鉅著,特別是第二卷《耶穌與神的得勝》(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),乃是在非常嚴謹地處理「耶穌研討會」(Jesus Seminar) 提出的問題。眾所周知,「耶穌研討會」成員幾乎清一色是自由派學者。 少數基要派的激烈分子,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賴特打為自由派,因為從他們的角度,基督徒只需要信基督,任何對「歷史的耶穌」(Historical Jesus) 的探討都是多餘的,而且是可疑的。除了這些少數的激烈分子之外,福音派對賴特的耶穌研究都是相當肯定的,即使如大力討伐賴特「因信稱義」 看法的卡森(D.A. Carson),也推薦賴特論基督宗教起源的第三卷《神的兒子的復活》(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)。